学校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全景三中 > 学校新闻 > 正文

燕赵都市报推介我校名师

更新时间:2015-10-18 09:39:00

燕赵都市报推介我校名师


2015年10月15日燕赵都市报U教育栏目对话我校杨英虎校长,并展示我校孙茜老师名师课堂。以下是名师课堂全文摘录:

古代诗歌的抒情技巧

孙茜:全国优秀语文教师、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一等奖,河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,河北省首届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。保定市第三中学首席教师、首席班主任。

 

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、创造意境、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,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。高考试题的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”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,并赏析其表达效果。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、表达方式、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,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,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察描写、抒情两类,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表达方式中抒情所涉及到的有关表达技巧。

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。

一、直接抒情的考查

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,如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,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,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、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。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、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。
        二、间接抒情的考查

间接抒情常见有即景抒情、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、借物抒情(托物言志)等。
1、即景抒情

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,感慨油然而生。如李白的《春夜洛城闻笛》中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,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,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。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、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,诗人即景抒情,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2、借景抒情

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。《忆江南》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“红胜火”的“江花”和“绿如蓝”的“江水”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。《如梦令》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惜别之情,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“绿肥红瘦”的景象来抒发的。
        3、寓情于景

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或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。晚唐张泌的《边上》写到:“千里暮烟愁不尽,一川秋草恨无穷。”“暮烟”、“秋草”是没有感情的,所谓“愁”“恨”是诗人感情寄寓或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。

4、借物抒情(托物言志)


借物抒情(托物言志)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。虞世南的《蝉》: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。

(编辑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