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一年级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学生园地 > 高一年级 > 正文

让“担当”成为一种“习惯”

更新时间:2019-10-30 09:55:54

让“担当”成为一种“习惯”

     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担当大小,体现着胸怀、勇气、格调,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。”作为高中初始年级的新生,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有担当意识,养成良好的生活、学习习惯,为高考甚至以后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。而作为19级前缀的老师,必须承担起全年级的责任与口碑。高一年级主任舒建发曾提到:“如果咱们要求学生的,我们自己都做不到。我们鼓励学生的,我们自己都不相信。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,他们看得出来,听得出来。所以,我们要在乎我们在学生中的口碑,要在乎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。”基于此,做一名有担当的教师,言传身教,立德树人,才能从正面更好地引导学生。

      锤炼担当的底气。从上课的基本姿势:左手拿书、右手拿笔、抬头挺胸,到学习的六个环节:预习、上课、复习、作业、整理、考试,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要求。注重培养孩子高中阶段的思考模式,从初中单一注重作业和考试,逐步过渡到对预习和复习环节的重视。对午晚自习、住宿生晚自习、宿舍管理等进行数据化管理,采取班主任进宿舍、所有检查数据由专人记录在案并公示等手段,有检查有记录有整改。重视每一个细节,不放过每一个引导和启发的机会,一丝不苟地纠正学生的错误。只有精益求精,细致入微,做到行出必信,不走形式,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养成良好的习惯,为他们担当学习和生活之重任锤炼充足的底气。

      弘扬担当的正气。抓住“建国70周年”这一重要契机,围绕“爱国-爱保定-爱校-爱班”的主题,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担责意识教育:(一)各班召开班会,从70年沧桑巨变说到中国女排11连胜,从爱国说到中国少年,从阅兵式说到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鼓励学生谈感触,用朗诵、用演讲、用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,用班级誓词来表达中国少年肩负家国重任的决心。并在国庆假期期间,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景点,接受革命教育,亲身感悟前辈先烈的英勇付出和担当情怀。(二)结合语文课正在学习的《荆轲刺秦王》,了解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,了解“一亩泉老河头,曲曲弯弯东南流”的保定。只有热爱自己的根,才能激发动力斗志,奋勇向前。(三)对校园青蓝树、鲁班锁等标志性建筑物与其代表智慧、睿智等文化进行解读,对三中校训、学风进行解读。利用教师节契机,影响学生感恩教师,并且感恩校园内看到的任何一个为他服务的人。(四)通过足球比赛、课内历史剧表演、班级文化建设、量化评比等多种方式,增强班级凝聚力。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不只是独立的个人,更是集体中的个人,万事要以集体利益为第一位,积极承担起为班级增光添彩的责任。通过一系列活动,重在扬正气、树新风,让“人人爱我、我爱人人”的正能量在年级传播。

      保持担当的锐气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,作为老师, 我们的“初心”是什么?就是“育人教书”,之所以把“育人”放在前面,是因为作为起始年级,在开学初期,习惯和品行的养成比成绩更重要。“教书先生”谁都可以做,但是“人生导师”呢?高中生教育脱胎换骨有难度,但是用教师的言传身教,严爱管理去影响学生,是一定可以做好的。教育者的神圣高尚,就在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,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,也是我们一生教育生涯的孜孜以求。要始终保持担当的锐气,敢教育,能教育,最终达到教育好的目的。

      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成习惯,学生要把一腔热爱当成习惯。我说的我相信,我做的我坚信,师生合力,唯有把“担当”当成一种“习惯”,善始善终,善做善成,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,共同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。


(编辑:admin)